????(二)推動商貿流通業態轉型升級。
????1.支持電子商務創新規范發展。積極推動垂直電商、社區社群電商、微商電商、直播電商、O2O等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大力培育電商同城配送新業態,培育自有品牌,通過電商與物流的深度融合,搭建電商同城配送平臺體系,引導本土商貿流通企業參與電商同城配送運營,借勢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逐步形成覆蓋電子商務產業鏈上下游及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商貿流通體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按照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統一部署,強化提升全省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服務水平,方便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加快提升農產品網上銷售水平,加大與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國內知名大平臺合作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組織開展各類節慶網購促銷活動,打破地域空間限制、打通省內省外雙循環通道,實現網絡增銷、帶動農民增收、滿足不同消費需求。推動公共消費、政府采購等與電商平臺對接,形成引領商品研發創新和迭代發展的規?;嗁彾ㄖ破脚_。(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
????2.推進實體商業轉型融合發展。推動商品交易市場、商貿綜合體、超市等生活服務業場所進行上云改造,支持大型商城和特色市場建設電子商務營銷平臺,探索發展“新批發+新零售”模式。探索發展智慧零售,創新開展無接觸式購物、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推廣應用智能化消費服務系統,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探索發展移動便利店、廂式智能便利店等非固定便民商業設施,鼓勵便利店創新開展“零售+”模式,支持便民商店增加快遞外賣、社區配送等便民生活服務項目,提升智能化、品牌化水平。依托“智慧社區”建設,整合便民服務資源,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集社區商貿、文化、休閑、健康等多場景于一體的社區綜合體。(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3.發掘商貿流通大數據應用價值。建設應用全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提升中小電商企業數字化創新運營能力。開展電子商務直播專項推進行動,推動直播電商主體做優做強,打造甘肅網紅IP。依托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社會化平臺等載體,加強流通大數據整合、分析與利用。強化政務領域流通大數據應用,開展流通發展態勢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判。引導電商平臺、傳統企業發揮流通數據優勢,提升產銷銜接水平,拓展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深度發掘消費潛力。推動流通大數據賦能生產環節,為工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提升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水平。(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大數據局)
????(三)構建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生態。
????1.支持骨干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對標國內行業頭部企業和先進水平,強化流通技術創新、網絡渠道拓展、制度規范建設,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商貿流通企業。著眼培育縣域龍頭商貿流通企業,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優化重組,從傳統商品批發、零售向上下游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轉變,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增強對縣域商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鼓勵企業通過戰略合作、資本運作等拓展經營網絡,對接商品產地和消費市場,完善采購與分銷渠道,培育資源配置和整合優勢。打造外貿企業聯盟升級版,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形成龍頭企業引領有力、骨干企業支撐有力、中小企業充滿活力的外貿主體格局。穩定聯盟企業貿易份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單打冠軍”型企業。注重服務貿易主體培育,培育一批服務貿易龍頭企業,積極扶持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服務業中小企業開展服務貿易。(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大數據局)
????2.鼓勵區域特色商貿企業做優做精。順應全省農業生產布局,在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升級改造一批產地專業市場。重點完善“牛羊菜果薯藥”等特色產業和花椒、百合、橄欖油等“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特色產品產地市場功能,大力推進商產融合,完善展示體驗式、交流互動式服務業態,提升價格形成、信息服務、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服務功能,提升特色產品市場影響力,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培育具備區域特色、文化底蘊、發展潛能的商貿企業。支持各地立足優勢產業,強化農產品品牌培育,進一步提升“甘味”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一批市縣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商標品牌。構建“中華老字號”、“甘肅老字號”及“各地老字號”品牌保護傳承創新發展長效機制,支持企業加快適應新消費方式,改善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品牌價值。(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農業農村廳)
????3.推動中小微商貿企業轉型升級。完善支持中小微商貿企業扶持政策,精準發力、重點突破,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體系,激發企業活力和創新力。鼓勵中小微商貿企業發掘細分市場潛力,拓展經營領域和服務范圍,培育獨特競爭優勢,實現精細化、多元化、品質化發展。支持中小微商貿企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強規則意識,加強商品質量管控,推動企業規范化發展。鼓勵平臺型、科技型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引導降低中小微商貿企業進駐和服務費用,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采取自主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著力壯大外貿經營主體,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式發展,加快“小巨人”企業培育壯大。(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